[露營瘋提醒]卡式瓦斯罐使用注意事項

螢幕快照 2016-06-23 下午6.55.32.png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最近卡式瓦斯爐的使用上,頻頻發生氣爆事件,造成了很多不幸的意外事件發生!有鑒於卡式瓦斯罐是從事戶外活動時的常見用品,露營瘋特別整理了以下的注意內容,提供給各位參考之用!

標準檢驗局表示,攜帶式卡式爐及瓦斯罐均為應施檢驗商品,消費者應選購貼有商品檢驗標識之產品。對於經檢驗合格之卡式爐及瓦斯罐,使用前仍應先詳閱說明書與注意事項,因為不正確的使用方式,仍有可能發生危險。以下列出幾點常被忽略的注意事項,提醒民眾注意使用安全:

1.瓦斯罐上之〝環扣缺口〞要朝上與卡式爐上凸出之“導引片”對正後才能接合。

2.使用適當尺寸的鍋具,鍋具不可蓋過瓦斯罐置放槽上方,且勿將卡式爐併排使用,以避免熱輻射導致瓦斯罐受熱膨脹或爆炸。

3.爐架下方及附近嚴禁放置備用瓦斯罐。

4.置有瓦斯罐之卡式爐,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於烈日或高溫處。

5.卡式爐使用完畢後,要適當清潔爐具,並將瓦斯罐取出,避免橡膠墊圈老化造成漏氣。

6.瓦斯罐收存時,應置放在陰涼、乾燥且通風良好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勿置於高溫或密閉空間如汽、機車行李箱。

7.一般瓦斯罐罐裝時,大都灌至瓶內容積的85%,留有15%的空間來避免瓦斯罐受熱脹裂。當瓦斯罐有不正常受熱導致溫度上升,瓶內丁烷液體體積將迅速增大,使瓶內壓力劇增,氣瓶就會因瓶內的壓力超過其耐壓強度而發生自爆,造成嚴重的事故。所以在使用攜帶式卡式爐時,切勿將預備瓦斯罐靠近火源。

8.任何爐具位於瓦斯來源的搭配,皆有其原始的安全設計,使用上禁止做個人用途的改裝使用。

卡式爐使用前應先行檢查其安全裝置是否有銹蝕或動作不順的現象,若有銹蝕或動作不順的現象應即停止使用;瓦斯罐使用前應先行檢查罐體是否有銹蝕或底部凹面凸起的現象,若有銹蝕或凸起現象應即停止使用。使用攜帶式卡式爐及瓦斯罐時,除應確實注意使用安全,並須牢記使用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以避免造成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以上資料為參考網路相關資料整理而來!

logo

露營瘋粉絲團 : https://goo.gl/6yZfy3

露營瘋 露營分享社團:https://goo.gl/b7G778

露營瘋官方網站:http://goo.gl/MTJcQu

[露營瘋新聞]106年政府行政機關紀念日及節日連續假期

 

106年假期表.jpg

附表:106年政府行政機關紀念日及節日連續假期一覽表

放假之

紀念日及節日

日期

(含星期六、日)

放假日數 備註
農曆除夕及春節假期 1月27日(星期五)至2月1日(星期三)

 

6日 農曆初一、初二適逢星期六、日,分別於1月31(星期二)及2月1日(星期三)補假。
和平紀念日 2月25日(星期六)至2月28日(星期二) 4日 和平紀念日(2月28日),適逢星期二,調整2月27日(星期一)為放假日,並於2月18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 4月1日(星期六)至4月4日(星期二) 4日 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4月4日)均適逢星期二,兒童節於4月3日(星期一)放假。
端午節 5月27日(星期六)至5月30日(星期二) 4日 端午節(5月30日)適逢星期二,調整5月29日(星期一)為放假日,並於6月3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國慶日 10月7日(星期六)至10月10日(星期二) 4日 國慶日(10月10日)適逢星期二,調整10月9日(星期一)為放假日,並於9月30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以下簡稱人事總處)表示,行政院業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及「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等規定,核定106年度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總放假日數116日(放假日數同105年),其中超過3日以上之連續假期(併同例假日)計有5個,分別為農曆除夕及春節假期(6日)、和平紀念日(4日)、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4日)、端午節(4日)及國慶日(4日)等(詳如附表)。

人事總處並表示,依「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4條及第5條規定,放假之紀念日及節日如遇到星期二、四將一律調整放假,除特殊情形外,應於前一週之星期六補行上班。106年度端午節連續假期(5月27日至5月30日)原應於前一週之星期六(5月20日)補行上班,惟考量5月20日適逢106年國中教育會考,如於該日補行上班恐影響全國27萬餘名考生及家長之交通接送及陪考照顧權益,爰端午節連續假期調整於後一週星期六(6月3日)補行上班。

資料來源:人事行政總處

[露營瘋新聞] 知己知彼 對抗小黑蚊大作戰

以下是由內政部、國防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科技部、行政院環境環保署、行政院農委會共同主辦的講座,由吳正男教授所主講的消滅小黑蚊演講,這個針對小黑蚊的怎麼來?怎麼防治?被叮到要怎麼止癢治療?都有相當簡明扼要的講解,非常值得夏日喜愛戶外活動的朋友們分享參考!

 

投影片03

投影片04

投影片05投影片06投影片07投影片08

投影片09投影片10投影片11投影片12投影片13投影片14投影片15投影片16投影片21投影片20投影片19投影片17投影片18投影片27投影片24投影片23投影片22投影片25投影片26

投影片26投影片28投影片29投影片30投影片31投影片32投影片33投影片34投影片35投影片36投影片37投影片38投影片39投影片40投影片41投影片42投影片43投影片44投影片45投影片46投影片47投影片48投影片49投影片50投影片51

logo

露營瘋粉絲團 : https://goo.gl/6yZfy3

露營瘋分享社團:https://goo.gl/b7G778

露營瘋官方網站:http://goo.gl/MTJcQu

[露營瘋提醒]如何避免戶外雷擊的危險

 

閃電與雷聲的形成

夏天一到,常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上午晴朗而炎熱,令人受不了,但是一到下午之後,天空馬上變了一個樣,不但烏雲密佈,而且閃電雷聲不斷,住在山區的人一定感受深刻,像花生米一樣大的雨滴加上一陣陣風吹過來,讓人躲也躲不掉,撐傘根本是一點用也沒有,有時候在郊外一不小心甚至還會被雷擊中,相當危險,到底閃電與雷聲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大多數的閃電都是連擊兩次,第一擊是一股看不見的帶電空氣,一直下到地面,或是由地面到達空中,它就像是一個開路先鋒,為第二次的閃電帶路,當第一擊的閃電打下來的那一瞬間,一道迴擊電流就延著先前所開的路跳上來,於是就發生看的見的閃電,所以說,看的見的閃電是第二擊。

這種迴擊電流有一個電力核心,它的周圍有一圈像管子一樣的炙熱空氣把它套住,由於磨擦,這層熱空氣就會發光膨脹和爆炸,爆炸發生時差不多馬上就看到閃電,但是雷聲總是稍後才到,這是因為聲音的速度是340m/s,而光的速度是30萬km/s,光的速度遠比聲音的速度要來的快,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才聽到雷聲,決對不是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的原因呦!

如何計算落雷區距離

只需將閃光和雷聲之間的秒數除以3,便可估計你和雷暴相距多少公里。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看到閃電後9秒才聽到雷聲,雷暴應離你大約3公里。如果你幾乎同一時間看到閃電及聽到雷聲,雷暴一定非常接近,你要立即找地方躲避了。(參考資料)

 

雷雨的形成

 

在夏天,常常會有午後雷陣雨出現,雷陣雨是由雷雨胞,也就是雷雨雲所降下來的,通常,單獨的一塊雷雨雲,它的生命非常短暫,一般不過維持一、二個小時,在這當中可以劃分為發展期、成熟期及消散期。

 

所謂發展期就是在上午,由於地面受到太陽的照射,都變的相當熱,到了接近傍晚的時候,太陽光不再那麼強,空氣的溫度也比較低的時候,上午受熱的地面也開始散熱了,我們都知到,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所以受熱的地面開始散熱的時候,這些熱氣就會往上升,把溫暖潮濕的空氣帶到半空中,因為愈往高空,氣溫愈低,所以空氣中的水汽便開始凝結成雲,當氣流不斷上升,水滴就會愈來愈大,最後大到太重而無法再上升的時候,就達到成熟期了,在此之前就是發展期。

到達成熟期的時候,雨滴變開始落下,在這之前或者是同時,會有一股下衝氣流,所以會造成涼爽的陣風,當陣風吹起,就表示一場雷雨即將要來臨,當大顆的雨滴不斷的落下,便是我們所看到的雷雨。

 

地面的熱空氣往上升,加上降雨的時候從高空帶下的冷空氣,於是冷空氣與熱空氣不斷的混合,空氣中的溫度也逐漸達到平衡,雨水也使得地面涼了下來,所以,上升的氣流逐漸消失,雷雨雲的形成來源就終斷了,雲層也不會愈來愈厚,反而因為降雨使雲層愈來愈少,這就是消散期。所以,在夏季短暫的雷雨過後,天氣常常很快的轉晴,有句話說〝雨過天晴〞,就是這個意思。

 

預防雷擊

 

當我們到郊外出遊時,若遇到大雨,又是在空曠處的話,告訴你,寧可淋一點雨,去找比較隱密的躲雨處,也不要就近的躲在涼亭中,因為一般許多在郊區的涼亭,為了擁有良好的視野,都是建在比較空曠的地方,所以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另外,若是待在車上也會比較安全,但是千萬記得,車頂上的天線要收起來,以免也成為雷電的目標。

 

在雨天,由於靜電比較小,所以雷電通常會引到最高處,因此,在曠野中遇到下雨,最好不要找高大的物體躲避,而要讓自己愈貼近地面愈好,另外還有一樣,那就是,遇到雷雨時,穿什麼樣的鞋子也是預防雷擊很重要的關鍵,提醒你,在雨中最好不要光腳,因為,有時候雷電不一定會打到最高處,當雷打到地面,把電荷從地底散掉時,若光腳,又剛好踩在兩個不同的電壓上,那麼電馬上就會往身上跳,如果穿著鞋底是橡膠製的鞋子,則具有耐水不導電的特性,是最安全的,而皮製的鞋子相信大家都很喜歡穿,因為柔軟舒適,但是它一遇到水就全部濕透,反而會導電不安全。

 

避免雷擊的方法

 

雷雨發生時,經常會伴隨著打雷、閃電,家裡有小孩的觀眾應該常有小孩被嚇哭的經驗,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在一場大雷雨中所放出的能量,遠比一顆原子彈所產生的能量還高。這就是為什麼在雷雨發生的時候,常常會有人遭受雷擊而導致生命的危險。

 

目前,可以說是進入了夏季的天氣型態,白天高溫炎熱,不過由於太平洋高壓的勢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午後熱對流旺盛之下,會有午後陣雨甚至雷雨的現象發生,尤其是山區,雨勢及雨量都會比平地要來的大,所以在落雷的時候,有許多事情是要特別注意的,比如說:

1. 不要接近孤立的凸出物:像高樓、鐵塔、電線杆、煙囪…等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因為這些孤立而凸出的物體,往往容易成為目標而遭受雷擊。

2. 不要待在水面上:也就是說,避免在戶外游泳或划船,甚至是任何的戶外水上活動都不適合,因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相當凸出的物體,容易成為放電的目標。

3.不接近金屬及潮濕物:因為這些都是容易導電的物體,所以打雷時,千萬不要接近電線、自來水管、銅器、鐵器等物品,另外,也要提醒您,最好能夠避免穿汗水浸濕或雨水淋濕的衣物,也不要靠近潮濕的牆壁。

4.雷擊發生前,天氣會變得很沈悶,因此在戶外活動時,要提高警覺,格外小心,盡速走避或返家。

5.雷擊發生時不可在曠野活動,或在稜線上行走,也不可在水中游泳、湖中划船、池旁釣魚,以免自身成為突出的導電目標。

6.切勿接近鐵塔下、樹幹下、電線桿下,以避免遭落電擊傷。

7.身上不可攜帶金屬物品,如雨傘的高架、帳柱頂上的鐵帽、小收音機及其他金屬用具等,預防感電。

8.露營時,應先在適當地點或大樹上架設避雷針。

9.絕對不可在雷雨中散步,更不可穿著濕衣服在雷雨中活動。

  

以上都是避免雷擊的方法,若能時時記在心中,就能避免在狀況發生時,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被雷擊中後如何救護

當某人被雷擊中後,人們往往會覺得他身上還有電,不敢搶救而延誤了救援時間,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如果出現了因雷擊昏倒而“假死”的狀態時,可以採取如下的救護方法。

首先,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雷擊後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復越好,因為人腦缺氧時間超過十幾分鐘就會有致命危險。如果能在4分鐘內以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讓心臟恢復跳動,可能還來得及救活。

其次,對傷者進行心臟按摩,並迅速通知醫院進行搶救處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閃電擊中,那些會發出呻吟的人不要緊,應先搶救那些已無法發出聲息的人。

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後引起衣服著火,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並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隔絕空氣,以撲滅火焰。

遭雷擊不一定致命。許多人都曾逃過大難,只感到觸電和遭受輕微燒傷而已。也有人遭雷擊可能導致骨折(因觸電引起肌肉痙攣所致),嚴重燒傷和其他外傷。

雷電傷人是經常發生的,如不躲避或避雷措施不當就會遭受很大威脅。

雷電傷人主要是強大的雷電電流的作用。它對人體的主要危險。往往不是灼傷。如果雷電擊中頭部,並且通過軀體傳到地面,會使人的神經和心臟麻痹,就很可能致命。人受雷電電流衝擊後,心臟不是停止跳動,就是跳動速率極不規則,發生顫動。這兩種情況都使血液循環中止,造成腦神經損傷,人在幾分鐘內就可以死亡。遭雷擊後搶救及時還是有可能復活的。有時即使感受不到受害者的呼吸和脈搏,也不一定意味著“死亡”。

如能及時搶救(如人工呼吸),往往還能使“死者”恢復心跳和呼吸。此外,雷擊可能使傷者的衣服著火,也可能會熔化傷者的金屬飾物和錶帶。

如果傷者衣服著火,馬上讓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燒及面部。不然,傷者可能死於缺氧或燒傷。也可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傷者裹住以撲滅火焰。傷者切勿因驚慌而奔跑,這樣會使火越燒越旺,可在地上翻滾以撲滅火焰,或趴在有水的窪地、池中熄滅火焰。用冷水冷卻傷處,然後蓋上敷料,例如用折好的手帕清潔一面蓋在傷口上,再用乾淨布塊包紮。

如果觸電者昏迷,把他安置成臥式,使他保持溫暖、舒適。立即施行觸電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一定要立即送醫。

994187_1519793524902557_4165181488491200820_n.jpg

打雷保命姿勢

打雷保命姿勢

如果感覺到雷電近了,立即雙腳併攏蹲下,雙手抱頭藏在兩膝間。雙腳併攏是為了避免跨步電壓,雙手抱頭是為了在遭遇雷擊時使雷電流通過手臂和軀幹體進入地下,以此作為泄流通道,而不是沿心臟和胸部流動,避免致命傷害。

姿勢

1 保持蹲下姿勢,儘量將身體貼近地面,越靠近地面,被雷擊中機率越低,但記住不要躺在地上。

2 不要接觸任何可能導電的物體。

3 當你頭髮豎起,皮膚有刺疼感,這是雷電將至的信號,請按照圖中姿勢蹲下。然而有時候雷電來臨時什麼預兆也沒有。

4 用手捂住耳朵防止即將在你身邊落下的雷爆發出的巨大聲響讓你失去聽力。

5 記住你身體唯一和地面接觸的部分只能是腳尖。雷電擊中地面後會進入你的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越小,被電到的可能性越小。

6 保持腳跟部分接觸,如果電流真的進入了你的體內,這樣做會形成迴路,電流會在進入腳尖 或由另一隻腳尖流出,避免電流經過身體其它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三立新聞網

[露營瘋提醒] 十大恐怖水域總整理

11219077_1623422334539675_4021910465019605151_n.jpg

夏天到了,又到了玩水的好季節,不過夏日戲水,可要注意安全喔,分享來自旅遊達人 @柯焜耀的全台,希望分享給所有喜好戶外生活的朋友們參考:

全台十大恐佈水域

作者:旅遊達人 @柯焜耀

淡水的沙崙海濱又發生小學生溺斃事件!每年台灣民眾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數都在700到800人之間,平均每天就有2人溺斃。令人痛心的是,大部分的溺水慘劇都在同樣的地點不斷重演。針對此,一些縣市政府或消防局開始調查與公佈當地的危險水域,呼籲民眾前往戲水時千萬要小心。至於還未調查公佈的縣市政府或消防局,請加加油。以下提供各地致命的十大危險水域供民眾參考,希望民眾今夏戲水快樂、平安。

台北縣致命的吸引力

台北縣秀麗的溪流和海濱,因接近台灣最大的都會區而吸引了最龐大的夏日戲水人潮,也是全台溺水事件最多的地點。包括淡水沙崙、石門白沙灣、林口下福海灘、瑞芳的瑞濱等都是危險的海灘。溪流部份,三峽的大豹溪、新店溪的碧潭、直潭、下龜山橋、坪林的北勢溪、大漢溪的柑園壩等,都是最可怕的戲水點。

新竹縣油羅溪谷的夢魘

新竹縣頭前溪上游的油羅溪,是夏季新竹都會民眾郊遊踏青的第一選擇,但也是溺水最多的水域,包括內灣的雞油樹、內灣吊橋下及尖石檢查哨上游的溪谷都是。另外,竹東五指山入口處的上坪溪、五峰清泉橋下、鳳山溪的關西東安橋、新埔寶石橋、北埔冷泉水壩、寶山水庫、新豐海水浴場舊址等,也是危險之境。

苗栗山海溫柔的誘惑

純樸的苗栗縣境有秀麗的山海景致,但在溫柔的山海之間也有危險的誘惑,包括三灣的中港溪大橋、後龍的水尾海濱、南庄中港溪田美村、竹南龍鳳漁港北堤、三義龍騰村水寨下、苑里西平里海域、大湖後龍溪大南村佳冬樹下方、汶水橋、出磺坑等,都是出事率很高的水域。

台中大甲溪的嗚咽

台中縣有不少規劃完善的風景區,但不少遊客為了貪小便宜而跑到無人管理的水域戲水,以致付出慘痛的代價。例如大甲溪的谷關溫泉區就常有遊客前往野溪溫泉泡湯、戲水而溺斃,另外在大安的大甲溪出海口及無人管理的海濱、大安溪安定段等,也頻傳溺水事件。

南投流竄的無情荒溪

多山多水的南投縣境大小荒溪流竄,也是夏日許多民眾追逐清涼的去處。但看似溫柔的清潭卻是危機四伏,例如中寮的樟平溪芭樂頭段、永福村平林溪、南投市貓羅溪南崗大橋下、草屯的烏溪雙冬河段、竹山清水溪桶頭一帶、瑞龍瀑布、信義地利村雙龍瀑布、集集濁水溪林尾段、水里水里溪、濁水溪名竹大橋下等。

雲林的窮山惡水

境內有溪流、海濱、魚塭、野塘等複雜地形的雲林縣境,夏日無情地對待興致沖沖的青少年戲水客,包括古坑鄉草嶺的龍鳳瀑布、樟湖村的洞口長橋附近、樟湖清水溪、麥寮有才寮大排、虎尾新虎尾溪南岸、口湖金湖村魚塭、成龍橋附近、濁水溪及北港橋下、台西三號水門等,都不是下水的好地點。

嘉南平原水系的天羅地網

有水庫與灌溉渠圳縱橫的嘉義縣,就像天羅地網般網羅失足的溺水人。十餘處危險水域包括朴子溪船仔頭段、布袋美好里防風林外海灘、布袋紅樹林水門、布袋港防波堤、東石鰲鼓橋七號水門、虎頭埤水庫、嘉南大圳、竹崎朴子溪、仁義潭水庫、番路觸口天長地久吊橋下的八掌溪、曾文水庫、梅山大峽谷等等。

屏東高屏溪噬人的砂坑

屏東縣高屏溪及上游的荖濃溪畔,由於盜採砂石嚴重,以致河床上常留下採砂的砂坑,積水後便成為一潭潭致命的水塘,包括屏東市、九如、里港、萬丹、新園等地的高屏溪岸,都有學童或青少年落入砂坑溺水的危險。此外,三地門大橋的隘寮溪、高樹的荖濃溪、來義的大峽谷、東港的大鵬灣及青洲海濱、枋山和枋寮海岸、墾丁南灣等地,也都是危險性較高的水域。

花蓮藍色的危機

位於後山的花蓮,因水質中富含礦質,所以水淺時清澈見底,水深時則發出像翠玉或寶石的藍綠色,往往令愛水人為之痴迷,絲毫忘記它的恐怖。像太魯閣國家公園中的立霧溪、神秘谷、三棧溪、秀姑巒溪出海口、光復的大興瀑布等,以及南濱公園、鯉魚潭、石梯坪礁石區、七星潭等等,也都是須要特別小心的危險水域。

例如高雄市的旗津海濱,幾乎每年都有幾位視死如歸的「勇士們」在此捐軀,可說是南台灣第一危險的水域,茂林的茂林谷、美雅谷、多納溫泉和鬼斧神工和龍頭山一帶的濁口溪也是險境;而台南的馬沙溝、彰化的線西海埔新生地、桃園的復興橋、溪口橋和巴陵橋和壯圍、永安漁港防波堤等,宜蘭的蘭陽溪、南澳南北溪、台東的琵琶湖、卑南溪中下游、知本溪、南橫公路新武呂溪等,也都是生人勿入的危險水域。

#‎露營瘋提醒

影片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影片V

 

年輕時候,拍下許多照片,擺在客廳給別人看

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是拍給自己看的

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

—-

Author: Mikeel Araña

Author webpage: https://vimeo.com/kumomaikeru

Licence: ATTRIBUTION LICENSE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

Downloaded at Mazwai.com

—-

 

影片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影片 IV

“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

「並非所有流浪者都是迷失的。」

― J.R.R. Tolkien,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Author: fotogen

Author webpage: https://vimeo.com/user6265772

Licence: ATTRIBUTION LICENSE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

Downloaded at Mazwai.com

http://on.fb.me/1JVKkTX

 

影片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影片 III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世界是一本書, 而那些從未旅行的人們僅僅讀了這本書的一頁。」

閱讀更多: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 I
➡https://goo.gl/o9VMdg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 II
➡https://goo.gl/8cCUqf
—-
Author: Christophe Tauziet
Author webpage: https://vimeo.com/user27974867
Licence: ATTRIBUTION LICENSE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
Downloaded at Mazwai.com

影片

露營瘋 探索世界系列影片 II

真正的發現不在於尋找新風景,而是看事物的新角度!
旅行者看到他所看到的!
露營瘋 探索你的世界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The traveler sees what he sees.
To explore the World !—-
Author: Graham Uhelski
Author webpage: https://vimeo.com/mankindfilms
Licence: ATTRIBUTION LICENSE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us/)